财经科学

金融论坛

  • LPR改革与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再塑——基于多层级利率联动的动态分析

    郑荻;刘达禹;

    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在于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而构建高效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抓手。本文从利率传导视角出发,运用时变格兰杰因果识别模型系统剖析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及信贷市场之间的利率联动效应市场及信贷市场之间的利率联动效应。研究发现:政策利率向货币市场及债券市场的传导总体顺畅,但债券市场内部存在利率割裂现象部存在利率割裂现象;LPR改革显著提升了政策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效率改革显著提升了政策利率向信贷市场利率的传导效率,但传导链条仍存在薄弱环节,其中LPR向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仍存在明显滞后性和不完全性向民间借贷利率的传导仍存在明显滞后性和不完全性;信贷市场内部,存、贷款利率之间的传导效率整体偏低,导致政策意图难以完全传递至实体经济终端。未来需进一步优化债券市场结构、完善LPR报价机制报价机制、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直接融资市场,坚定不移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切实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效率。

    2025年09期 No.450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 地缘政治风险对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的影响

    张梦实;葛新权;

    本文构建地缘政治风险对金融基础设施冲击传导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俄罗斯受外部金融制裁影响金融基础设施展业的经验事实验证,并运用方差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SV-VAR)模型,实证检验地缘政治风险对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直接传导机制下,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对地缘政治风险冲击的响应呈现从敏感到钝化的演进特征,尤其在中美贸易争端、乌克兰危机两事件后,其脉冲响应强度显著弱化,反映出对外部冲击的适应性调整与系统稳定性的提升;间接传导机制下,债券市场与大宗商品市场呈现相反脉冲响应,反映出避险资产与风险资产的异质性波动规律,也表明相关金融基础设施即中央证券存管机构和中央对手方面临的风险环境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可为金融基础设施安全建设提供参考,助力科学评估地缘政治风险应对措施的有效性,保障金融基础设施健康稳定运行。

    2025年09期 No.450 1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企业ESG表现、信贷资源配置与系统性风险溢出

    马永谈;刘沥雯;庞敏;陈军华;

    在全球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ESG不仅塑造企业长期竞争力,更在宏观层面对企业所处金融生态及宏观市场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企业ESG表现、信贷资源配置与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能显著地抑制系统性风险溢出,且信贷资源配置(债务规模和债务期限结构)起到了中介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非国有、高管年轻型及高新技术型属性企业ESG表现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抑制效应更为突出。进一步研究发现,环境(E)和社会(S)与治理(G)维度表现对系统性风险溢出的影响呈现差异性,企业“漂绿”行为会加剧系统性风险溢出效应。相关检验证明了上述结果的稳健性。监管当局应密切关注企业ESG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溢出问题,积极主动评估风险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引导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No.450 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 金融对外开放赋能出口韧性:企业资金、信息与市场视角

    赵艳平;韩颜祯;马新啸;

    合理借力对外开放政策提升出口韧性是我国实现外贸逆势突围的重要命题。本文构建“企业出口韧性—外部需求冲击”敏感度模型,考察金融对外开放对企业出口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对外开放能够降低出口韧性对外部需求冲击的敏感程度,由此提升企业出口韧性。机制检验表明,金融对外开放通过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丰富的境外市场信息、多元化的出口市场选择三条路径,赋能企业出口韧性提升。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效应具有典型的“扶弱效应”,在非国有、规模较小、一般贸易方式企业中更为突出;同时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显著增强;此外,该效应还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支撑,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法治环境健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经济后果检验发现,金融对外开放在提升出口韧性后,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价值并增强发展能力。本文拓展了金融对外开放经济效应与企业出口韧性影响因素的研究,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与贸易强国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2025年09期 No.450 4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 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非物质劳动、数字资本与数据要素化的逻辑——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

    杨云鹏;杨维新;陈宏民;胡天恩;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批判性反思数字经济时代的劳动范式、价值创造和社会经济关系,揭示其中蕴含的资本逻辑和社会矛盾。从非物质劳动与资本逻辑所体现的劳动范式变迁视角,分析数字经济中非物质劳动与物质劳动表现出的不同劳动形态和内涵。基于商品、劳动和资本理论,详细探究数据要素和数据产品如何赋予“人的数据”使用价值,以及如何赋予“物的数据”劳动属性。依托生产力、统治和解放理论,深入分析数字技术与数字资本逻辑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关系演变,通过剖析数字经济时代劳动范式的变革规律和数据价值的创造模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5年09期 No.450 6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1K]

新经济 新质生产力

  • 竞相逐绿:企业绿色并购的ESG溢出效应

    曾志远;杨矞;

    在“双碳”战略深入推进、企业绿色转型持续深化的背景下,绿色并购对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提升整体ESG表现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10—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绿色并购的ESG溢出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绿色并购通过增强环保压力、加剧市场竞争以及强化社会监督三条路径,带动同行业企业提升ESG表现。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绿色并购在重污染行业、同省份企业、环境规制较弱地区以及外部监督力度较低的企业中具有更强的溢出效应。本文为探索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新视角,对于助力新发展理念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9期 No.450 7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1K]
  • 新质劳动力培育、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出口韧性

    代智慧;李小平;朱红兵;

    如何提升应对外部冲击的韧性是当前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而新质劳动力培育与数字化转型的深度融合为我国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关键路径。基于数字化转型视角,考察新质劳动力对出口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培育更多新质劳动力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出口韧性。其作用机制在于,企业在培育新质劳动力的同时内生促进了数字化转型,进而增强了出口韧性。但在时效性上,新质劳动力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及出口韧性的影响均表现出滞后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质劳动力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正向影响尤为显著。在将出口韧性分解为出口抵御力与出口恢复力后,新质劳动力对出口恢复力的影响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防范化解外部冲击,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提供了启示。

    2025年09期 No.450 9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经济经纬

  • 公共债务扩张、流动性创造与资本成本变动

    孙宁华;付大利;

    探讨公共债务扩张与资本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对于分析公共债务扩张的宏观经济效应,提高财政资金效益和政策实施效果十分重要。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综合考虑公共债务的挤出效应和流动性创造效应,探究公共债务扩张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公共债务扩张推高了资本成本。(2)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挤占企业债券,提高企业风险溢价,推高资本成本的渠道实现;公共债务的流动性创造削弱了这一效应。(3)异质性分析表明,企业直接债券融资所占比例越高,政府债券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创造效应越强,公共债务扩张推高资本成本的作用越弱。本文的结论有助于从资本成本的视角,加深人们对公共债务影响投资的微观传导机制的认识,对于财政政策提质增效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5年09期 No.450 10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8K]
  • 家庭照料对家政服务消费的影响机制研究

    张永奇;单德朋;

    家庭照料与家政服务消费关系已成为促进劳动力再投入与福利提升的重要议题。本文以“一老一小”照护困境为研究背景,基于CFPS2022微观数据,系统剖析了家庭照料对家政服务消费的作用机制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家庭照料显著推动了家政服务消费规模扩张与潜在需求释放,同时对家庭劳动力供给形成正向外溢效应;照料成本在其中发挥关键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儿童照料成为家庭照料撬动家政服务消费的主要路径,中等收入家庭的消费响应效应最为显著,反映出收入分化格局下的消费敏感性差异。此外,家庭在照料成本—服务消费链条中的分层差异,揭示了低收入群体“高照料需求—低支付能力”张力所引致的市场结构性错配。研究基于机会成本理论,深化了家庭照料与家政服务消费机制的经济学解释框架,并从家庭内部异质性视角丰富了对家政服务市场结构与消费行为关系的理解。基于此,本文建议优化基础服务供给、增加时间补贴,提升家政服务市场供需匹配效率,从而为缓解家庭照料负担、改善家庭福利结构提供更多支持。

    2025年09期 No.450 12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3K]
  • 政府教育投入、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孙大光;梁鑫垚;

    城乡收入差距作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其中,教育不平等是导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政府教育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探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增加政府教育投入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增加政府教育投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会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而得到强化。此外,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政府教育投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更为明显;增加中西部20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教育投入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高于东部11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文从政府教育投入的视角,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了政策启示。

    2025年09期 No.450 135-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3K]
  • 下载本期数据